close

去年10月初接獲普愛民牧師(Dr. Armin Buchholz)的越洋來電,我意外獲得了一個翻譯的機會。(見意外的翻譯機會)這份翻譯工作在這三個月龜速內進行,終於在今天完成譯稿初版(如果用軟體工程的術語來說,頂多只能算是Beta版,或測試版),然後也已經mail給作者了。
話說,這三個月內的龜速進行,其實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出在我身上。去年第四季(Oct.-Dec.)出乎意外的忙碌,除了原有的教學以外,意外的講道服事也不少,連帶也就影響了時間的分配。再加上一開始面對的待譯內容,都和路德的生平背景有關,翻查相關資料,就讓我一個頭兩個大。當然普牧師的英文也是另一個門檻,我猜大概和他是德國人有關吧!他的英文句子通常很少少於兩行,而且是關係子句裡面還有關係子句,對我這個翻譯新手而言,實在是一個頭兩個大。另外,也因為普牧師先寄給我部分的初稿,所以我也就暫時先擱著,打算等到完整的稿件收到後,再來全力開工。
2008年12月6日,普牧師把完整稿件寄來了,但是12月根本就是超級爆炸月,12月的四個主日,有三次要講道,而且還是分別在不同的教會。所以,除了先把完整稿件印出來以外,其實也沒什麼具體貢獻,直到我開始翻閱後半段的文稿。不翻(閱)則已,一翻之後,讓我看出些眉目了。因為普牧師這篇文章,是以路德的問答著作為主,所以有相當多的引文是在大問答裡面,而且普牧師英文稿件中所使用的大問答版本,是Wengert和Kolb所主編的2000版Book of Concord,而我剛好手頭也有一本,接著從學校圖書館借出中文版協同書,然後就展開了一種懶人翻譯,就是把所有大問答的引用內容,找出中文版協同書的譯文,然後逐一輸入,立刻我就完成了相當數量的譯文。
完成這些引文的翻譯之後,我就決定先翻譯後面的部分,而且決定隨興翻。因為我知道,如果要我一路規規矩矩地翻譯,給我三年大概也翻不出來,還不如就是看到可翻的,就先翻了。所以我先從問答中比較熟悉的信經開始,然後跳著翻主禱文和十誡的部分,偶爾也跳下來翻註腳的部分。當中碰到太長的句子,就先擱置,總之,就是這麼七拼八湊地把十誡、信經、主禱文的部分給翻完了。這些部分,幾乎都是在聖誕假之後翻出來,最高紀錄一天翻出將近3000多字的中文,但是也有產出極糟的日子。解決了主要部分(大約是三分之二),終究還是要面對前面的三分之一。不過,或許是熟悉了普牧師的英文表達,所以決定比照辦理,如法炮製,繼續採取「可翻就先翻」的策略。雖然這部分還是偏難,不過終究還是在今天下午全部解決。
說實話,我覺得自己不是塊翻譯的料。或許閱讀、吸收英文圖書、文章、資料等不是問題,但是要用準確合宜的中文翻譯出來,我還差的遠。這次的翻譯,還是有相當多的收穫,首先當然是可以先一睹普牧師的文章,研讀一流學者的著作,不僅是從中吸收作者的神學洞見,思考作者如何處理議題,同時也是觀摩作者如何鋪陳學術著作,對我未來的學術著作發表幫助甚大。另外,就是以後要教路德神學或大小問答時,我又多了一份資料可以給學生們讀。
最後希望普牧師的這份稿件,能夠如期刊登於輔大神學期刊當中,也盼望其他人能從這篇文章中,得以認識路德的靈修觀(或靈命觀),當然也希望我的中譯不會成為讀者們抱怨的對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