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Preaching the Catechism
作者:James Arne Nestingen
出處:Word & World, vol. X, no. 1, winter 1990

全文共分為三部分:引言、信義宗典範(The Lutheran Paradigm)、典範與宣講(The Paradigm and Preaching)。在引言中,作者指出路德問答在北美信義宗群體的實況:在地位上逐漸淪為一個「在堅信課程中講解強制思維性的多數(enforcement-minded majority)之神學價值的嚴格監工」;在內容上無法成為「恢復信義宗已逝黃金歲月的媒介」。作者認為要面對這些狀況,必須注意問答本身的統整性,以使其發揮最佳的成效,即以其簡單又不失深度的方式,說明律法與福音在藉由十架所塑造之生命的深度。而本文的目的則在於聆聽問答所宣講的,以及考量向基督徒群體及群體之外的人宣講問答本身之典範。

在「信義宗典範」中,作者指出兩個塑造路德小問答宣講的因素:大公主義(catholicism)和藉由律法與福音對日常生活的剖析(analysis of daily life shaped by the force of law and gospel)。在「大公主義乃是大公文件」部分,作者指出雖然路德遭遇革除教籍,以及個人之天啟先知性格,但他仍舊保持深度的大公性,因此當他開始為會眾編寫信仰問答時,他採用了大公信仰的古典文件:十誡、使徒信經和主禱文。正如Krauth在The Conservative Reformation中所歸納的:路德所建立的與傳統並非相異,而是等同。他也並未在當中加入某些信義宗靈智(gnosis)或是個人的洞見。他所取代的乃是大公架構:以基督教信仰於誡命、應許及禱告中之表達做為告白信仰之公共信式(public formula)。

在「律法與福音之下的生活」中,作者首先指出路德問答的新穎之處乃在於「次序」。接著他指出許多關於路德問答之創新性的討論,是建立在對於路德之前設的錯誤假設。作者認為路德並未在問答內容順序上設定神學優先性,其目的乃是要依循經驗的次序:生命開始直到結束,總是活在律法之下;福音如同外在話語進入律法的領域,賜予活在此一處境者必須的信心、盼望與愛;禱告出現如同介於律法與福音之間的生活之中的必要性與恩賜。而問答所宣講的主題形成一典範:一個為持續見證而理解上帝之道與人類經驗的途徑。

在「典範與宣講」中,作者提出問答典範以兩種方式提供宣講協助:提供信徒群體內的分享語言,以及向信徒群體以外之人宣講的基礎。關於前者,作者認為這種問答的群體內部功能(internal community function)在面對眾多競爭典範時,特別重要。因為這些競爭典範都是以所謂的「自由意志」為前提,其目的無非是企圖要以特定的方向來管理或操弄所謂的「自由意志」。關於後者,作者認為律法的先行(firstness)乃是反映出人生的實況,而路德的呼召教義不僅重新賦予日常生活的價值,同時也是宣告在基督裡所賜之自由進入這些日常生活關係之中,而這兩者正是問答向信徒群體以外者宣講的接觸點。最後,作者建議宣講問答的最合適期間為預苦期,此外也可考慮將問答的每一部份,排入經課當中,以連續幾年,每年一個系列的方式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