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benla的部落格讀到一篇名為「福音歌曲的想像力」的文章。長久以來,其實我對這些當代的「流行『福音』詩歌」是相當的陌生,一來我自己對音樂本來就很難提得起興趣,二來我總覺得這些「輕薄短小」的「流行福音詩歌」似乎把基督信仰給過度簡化了。

Charles Arand在一篇名為"Doctrine as Pastoral Care"的短文中,曾經批評了北美流行詩歌的內容不僅是「沒有神學」,同時也是「糟糕的神學」。當然從神學家與神學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如此。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些當代詩歌創作者可能絕大多數並未接受神學的訓練與洗禮,因此要期待他們在詩歌中表達出這些觀念和內涵,大概也是一種苛求。不過,如果把benla的觀察和Arand的批評綜合起來的話,倒是值得深究一番。以下先引述一段benla文章中的內容:

也許是受制於文本形式,或者創作者生活經驗的關係,參賽的福音歌曲缺乏對真實生活的描述與體會,仿佛只是個人生命感受的抒發、上帝恩典的感謝,或者,像是在書房對現實想像,甚至是「關鍵字」的拼貼,不僅缺乏「故事」,也欠缺真實的臨場。

換言之,這些停留在想像現實的福音歌詞,不只是生活經驗的淺薄,恐怕同時也是信仰內涵的淺薄。如果這就是一種所謂的信仰告白的話,那很抱歉,我只能說這種「信仰告白」只是讓人自high而已,因為這是一種「只有『我信』(I Confess),卻沒有我所信之『對象』」的喃喃自語。或許有人會反駁說:「怎麼會沒有我信的『對象』?」的確,這些「關鍵詞」都出現了,但究竟是一種模仿式的拼貼,還是嚴肅以對的「認信」呢?

Benla在文中,著眼於詩歌的「現實處境真空化」,Arand則是著眼於詩歌的「內涵空洞化」。我想這兩者或許都說出我對當代詩歌簡化信仰的想法吧!老實說,今晚,在學前靈修會中,我也親眼目睹了這麼一首讓我很無奈的「詩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