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dian_Orthodox_Transfiguration.jpg登山變像(主)日(Transfiguration Day/Sunday)應該是普世教會年曆中日期並未統一的節慶。從名稱來看,這天主要是紀念主耶穌與三個門徒登上高山,並在他們面前顯現榮耀形象的事件。(太17:1-8;可9:2-8;路9:26-38)。不過,慶節的設立起源已不可考。到了第九世紀,這個慶節就以各種形式出現。而1456年,教宗嘉禮三世(Callixtus III)為慶祝貝爾格萊德戰役獲勝,就制訂8月6日為登山變像慶節。除了天主教會外,聖公會、敘利亞正教會、馬蘭卡拉敘利亞正教會等,也是以8月6日為登山變像節。而登山變像節在拜占廷天主教和東正教會中則被列為十二大節日之一,日期則是8月19日(相當於儒略曆的8月6日)。
至於信義宗教會則是蠻多樣的作法。首先,改革運動時期德意志地區的信義宗教會則是放棄使用這個節慶,但瑞典教會則是加以保留,並在瑞典教會和芬蘭信義會保持至今,但日期則是安排於三一主日後第七主日(即聖靈降臨後第八主日)。在1970年代的禮儀更新運動之前,有些信義宗教會則是在8月6日舉行。而北美的信義宗群體,包括美國福音信義會(ELCA)、美國路德會(LC-MS)、加拿大福音信義會(ELCIC)和北美信義會(NALC)則是將登山變像日安排於顯現期最後一個主日,而這也成了目前多數信義宗教會的作法。

登山變相.jpg經文:太17:1-9
講題:聽見父,聽從子

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上帝並我主耶穌基督歸於你們,阿們!
登山變像主日是顯現期的最後一個主日,也說是顯現期的高峰。因為這是慶祝道成肉身的聖子,耶穌基督,首次向世人顯現其神性光輝事件的時刻。根據馬太福音,登山變像事件之前,是主耶穌第一次預告自己將要受苦、受死與復活。(太16:21)在教會年曆的安排上,在登山變像主日後,緊接著就是聖灰日(Ash Wednseday),也就進入預苦期。這也提醒我們,耶穌基督不僅是滿有神性光輝的上帝兒子,祂也是「背負世人罪孽」,一路走向各各他的上帝羔羊。
v.1-4門徒所見—耶穌變像&古聖顯現
當耶穌帶領三位門徒「暗暗地上了高山」,三位門徒不僅親眼目睹耶穌在他們面前改變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恐怕令他們更意外的是摩西和以利亞也向他們顯現。這一連串的「意外」(甚至可說是「神蹟」),使得彼得向主耶穌提議在山上搭三座棚,分別給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我們並不清楚彼得為何會做這樣的提議,在馬可和路加的記載中,則是分別提到「彼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因為他們甚是懼怕」(可9:6)、「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路9:33)而彼得的提議,似乎也未獲得任何回應,無論是正面或負面。但讓我們先留意這兩位向門徒顯現的舊約偉人:摩西和以利亞。這兩位舊約人物,我們並不陌生,而他們生平當中所多重要的事件,都和「山」離不開。當摩西第一次和上帝相遇,(出3:1-6)是在何烈山,耶和華的使者在荊棘中向他顯現。當摩西面對被火焚燒卻沒有燒毀的荊棘時,他被這個異象所吸引,卻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唯獨當耶和華對摩西說話:「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他才知道這是耶和華向祂顯現,也才有正確的回應:「蒙上臉,怕看見上帝。」
同樣地,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與巴力的先知決戰之後(王上18),卻因為耶洗別的恐嚇,而害怕逃命,甚至在曠野中向上帝求死:「耶和華啊,罷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當這位身心俱疲、志氣消沉的先知,靠著天使所預備的食物和水,經過四十晝夜的行走,來到「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以利亞住在何烈山的山洞中,耶和華兩次呼喚以利亞,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以利亞兩次都同樣回答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在這兩次呼喚與回應之間,則是「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以利亞面前有狂風大作、崩山碎石,風後有地震,地震後有火,但是耶和華不在這些異象中,而是那個微小的聲音:「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才讓以利亞重新面對他所領受的呼召和職分。
從摩西和以利亞的山上經歷來看,上帝的確可以使用這些超自然的特殊現象向人「顯現」,但真正讓人認識上帝的方式,卻是上帝在這些異象之後所說的話。因此,門徒所見的這些特殊現象,並不是焦點,重要的是他們接下來所將聽到的。
v.5-9門徒所聽—「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
在彼得向耶穌提議之時,又出現一個異象:「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接著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v.5)而門徒聽見這聲音的反應是「俯伏在地,極其害怕。」對門徒而言,「雲彩」是上帝臨在或顯現的記號,例如以色列人在曠野時期的雲柱、摩西在西乃山領受法版時密雲滿佈,而且就在登山變像之前六天,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5-16)如今從雲中所發出的聲音,正是回應彼得的答案:「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對門徒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聽見父上帝親自見證耶穌的身份—「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然而,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聽見,在顯現後第一主日,也就是主受洗主日的福音經課太3:13-17中,耶穌來到約旦河邊,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時,當耶穌從水裡出來,「天忽然為他開了,…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是的,這是父上帝第二次親自見證耶穌的身份—「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在第一次見證之後,耶穌開始祂的事工—走向曠野,忍受魔鬼的試探;在第二次見證之後,耶穌的事工也進入下一個階段—走向耶路撒冷,預備受苦、受死與復活。
然而,第二次的見證和第一次見證有一個不同,就是第二次見證多了一句「你們要聽他」。也就是父上帝吩咐門徒要聽從耶穌—祂所喜悅的愛子。是的,「你們要聽他。」這意味著什麼呢?這表示當門徒聽從耶穌的吩咐,就是聽從了父上帝的吩咐,因為父上帝吩咐門徒:「你們要聽他」。當然這句「你們要聽他」,不只是指門徒接下來所必須做的,同時也包括曾經從主耶穌所聽見的。門徒在這之前所聽見的是什麼?也就是太16:21,人子必須上耶路撒冷、受苦、被殺、第三日復活,以及16:24對門徒的吩咐:「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而門徒在「你們要聽他」之後,所聽見的是什麼?是「起來,不要害怕。」是的,門徒從主耶穌所聽見,並當順從的。無非就是律法與福音。順服聽從主的吩咐:「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祂」,並且順服聽從主的福音:「起來,不要害怕。」
結語

是的,「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這不僅是對那三位經歷耶穌登山變像的門徒,也是對一切信耶穌是「基督,永生上帝兒子」的人。因此,雖然我們並未在山上親身聽見父上帝的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但祂的確藉著聖經向我們發出這吩咐:「你們要聽他。」不是藉著從天而來直接的聲音,而是藉著這見證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兒子的聖經。同樣地,我們也如同門徒聽見律法與福音,不僅是聽見,而是以信心順服上帝的律法—就是祂所吩咐的,也以信心領受祂的福音—就是祂為我們所做成的。
其次,正如三位門徒,以及摩西和以利亞共同的經驗,基督徒並不是在這些神蹟奇事、超自然異象中,就能認識上帝及祂的旨意。摩西並不是看見焚而不毀的荊棘,就知道是耶和華向他顯現,並要差遣他返回埃及,帶領以色列同胞離開埃及,進入應許之地;以利亞面對狂風、崩山、碎石、地震、大火,他也不會明白上帝是對他發怒,或是要繼續使用他;門徒見到耶穌改變形象,看到古人摩西、以利亞顯現,他們只能吃驚,不知所措,卻不明白這顯現的意義。並非這些異象、神蹟、奇事不出於上帝,而是上帝並不是要藉著這些異象、神蹟、奇事述說祂的旨意,而是要藉著祂清晰可靠的話語。因此,我們也不是在那些所謂的異象、神蹟、奇事中去猜測或盲目相信上帝的旨意,而是回到上帝的話語中去認識祂的旨意,並且以信心領受及順服。
最後,顯現期即將結束,預備進入預苦期,也就是朝向基督為我們受苦、受死並從死裡復活的旅程時,耶穌對門徒的吩咐和安慰,也是對我們的—「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並且「起來,不要害怕」。因為祂就是天父的愛子,也是背負世人罪孽的上帝羔羊。祂背負我們的罪孽,也呼召我們「起來,不要害怕」,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祂。讓我們聽從祂的呼召,一生走這背十架的道路,並因祂信實的應許而不害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