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經典摘讀 (24)
- May 15 Fri 2020 14:26
《教會被擄於巴比倫》 簡介
- Feb 27 Thu 2020 15:33
《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書》簡介
- Nov 19 Thu 2009 16:11
還是抄書XD
「帝國」(empire)是近十多年神學常用的一個概念,主要是針對那些操縱他人的制度。事實上,帝國意識已經成功與文化、經濟和政治等等結合,行使對人的控制,增加它的權力。舊約聖經的出埃及故事正記載著上主如何站在受壓迫的以色列人那邊對抗當時的帝國—提醒我們埃及。但Paulo Freire提醒我們,受壓迫者沒有因受壓迫的經驗而變得富同情心,反而學習了壓迫者的性情,成為新的壓迫者。這正是以色列人的弔詭歷史,這也是上主興起先知對抗以色列國和猶大國君王和貴冑的因由。…如何避免基督宗教成為帝國的擁護者或基督教如何成為挑戰帝國的力量,成為基督徒自我反省的重要功課。
- Nov 16 Mon 2009 20:59
[抄書]神學教授職事的反思
簡單來說,神學教授的職志與責任就是公開地宣講在耶穌基督裡的真理,而不遮掩真理,更不是扭曲真理;藉此,真理的光可以照進虛妄的黑暗之中,可以照出一切罪惡的假相。因此,教導、講授信仰知識必然同時揭露人生種種的假相,包括信仰群體中許多錯謬的宣講與實踐。神學教授的工作就如光照進黑暗之中,要驅除黑暗,讓生命在拯救的知識中得到端正、更新,不再一樣。沒有人可以褫奪這樣的一種職事,因為這是舊約先知職事的延續,並由新約的基督再次確定。是以,神學教授如此這般的實踐,乃是理所當然的。只有這樣,才是忠於教會的主——耶穌基督,又能服事教會這信仰群體,讓她走在上帝心意之中。
摘自鄧紹光,《教會不在場:崇拜、宣講與牧養的再思》,〈代序:神學教授職事的反思〉
- Jan 27 Sun 2008 16:24
Quoted from "Theology the Lutheran Way"
- Sep 26 Wed 2007 21:50
備課偶得2007.09.26
- Sep 20 Thu 2007 00:11
【摘譯】Martin Luther(5.5.1-5.5.3)
…路德進行神學工作的方式乃是有別於經院神學家(scholastic)的方式。他極少針對理性的知識論式定義(epistemological definition)加以關注,或是針對理性與啟示,或是本性與恩典的界限加以定義。…相對於經院神學對待理性的方式,路德明確地表現出對於理性格外犀利的批判。當然,當路德描寫理性與信心的關係時,稱之為「盲眼的」或是「魔鬼的妓女」時,他並非簡單地叨念或是斷言他自己的神學觀念無關於理解和見識(insight)。毋寧說,路德在非常早期之時已經瞭解到我們無法在關於上帝的知識之事物中進行一種「中性的」(neutral)搜尋真理。在我們認識上帝的企圖中,罪也同樣表現出它自己。更直接地說,我們僅僅認識我們想要認識有關上帝的部分而已(we only know what we want to know about God)。在這件事上,理性和意志乃是彼此平行的。更明確地說,認識的行動也是受到意志的影響。
5.5.2 The Question of the Natural Knowledge of God
路德有關上帝的自然知識(the natural knowledge of God)之問題的答覆是帶有矛盾情結的(ambivalent)。經常路德似乎是同意經院神學派所主張之「理性具有某些上帝的知識」。因此,理性知道有一位上帝,即使它無法正確地談論這位上帝。路德也說過理性認識一些關於上帝的良善、憤怒或是公義的事物。…理性也知道關於上帝的誡命,並且也知道是非對錯。甚至理性也知道,除非我們我們除去罪孽,否則無法進天堂。…這些知識乃是被寫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另一方面,路德也說過理性既不認識,也不明白任何有關上帝的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關於理性對於上帝之理解的負面論述,經常是跟隨著理性確實知道某些關於上帝之事的論述之後。…雖然理性之道我們應該依循正確的認識上帝的方式,但理性卻不知道通往上帝的正確之道。…路德總是將「是否有上帝」的問題和「我們是否有上帝」的問題一同提出。一如路德所描述的,理性總是透過有色的鏡片去看,並且無法從其眼睛上移除。結果就是理性所看見的每件事必定是有色的。因此,我們乃是根據我們自己的期待與盼望,去建立與創造我們自己的「上帝的形象」。…伴隨這些關於「上帝的知識」的論述,路德也提出一些有關理性能夠知道上帝不是什麼的重要論述。在此範圍內,理性能夠維持自己是對於與超越性之際遇(an encounter with transcendence)的開放性。…雖然理性不明白在上帝眼中唯有信心才是對的和好的,但它仍然知道不信、殺害和不順服是邪惡的。…路德清楚地拒絕任何藉助理性來到上帝面前的企圖。理性的「確證」是錯誤的。雖然如此,路德仍然指出,理性關於上帝不是什麼的「否定」是正確的論述。
5.5.3 Luther's Relationship to Philosophy
路德對於哲學的態度與他對於上帝的自然知識之問題的答覆是類似的。…路德拒絕神學對於哲學的倚賴,尤其是拒絕上帝的哲學性概念,因為這並未注意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路德察覺到哲學對於經院神學之恩典教義的影響,尤其是在聖禮的教義方面,導致於從聖經論述中偏離。路德特別批判任何未參照罪的真實性、我們受制於死亡與魔鬼,以及我們透過耶穌基督而得到救贖之描寫人的哲學。
- Sep 07 Fri 2007 00:08
[閒聊]很陌生的「流行福音詩歌」
Charles Arand在一篇名為"Doctrine as Pastoral Care"的短文中,曾經批評了北美流行詩歌的內容不僅是「沒有神學」,同時也是「糟糕的神學」。當然從神學家與神學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如此。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些當代詩歌創作者可能絕大多數並未接受神學的訓練與洗禮,因此要期待他們在詩歌中表達出這些觀念和內涵,大概也是一種苛求。不過,如果把benla的觀察和Arand的批評綜合起來的話,倒是值得深究一番。以下先引述一段benla文章中的內容:
- Sep 05 Wed 2007 19:11
[經典摘錄]路德論羅1:1「奉召」
- May 21 Mon 2007 21:06
[摘讀]The Christian Faith
今天讀Gunton的The Christian Faith第一章的Section 2. "The Meaning of the Doctrine of Creation"。裡面有段引用Robert Jenson的話是這樣寫的:
- Mar 12 Mon 2007 15:46
The Quoted Gunton's View 2007.03.12
- Jan 29 Mon 2007 22:20
【摘譯】關於神聖聖餐之精簡認信
在本著作中,路德一開始藉由回顧他與其他改教者之間有關聖餐教義的論戰過程,來說明他對於聖餐教義的立場。其中,他針對反對基督真實臨在於聖餐中的立場,予以扼要的陳述,(LW 38: 296-297)並針對這些反對者的立論,進行綜合性的反駁。首先,他指出這些反對者所謂的聖餐無異於日常飲食,在當中人可以「談論基督、研讀有關於祂的事、讚美祂、感謝他,以及屬靈地吃祂」,路德認為對這些反對者而言,這就是完整的聖餐,因為他們認為這就是「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LW 38: 298-299)接著路德指出他們的主張乃是基於兩處經文:「肉體是無益的」(約六63)及基督已經升入高天,因此他們堅決地主張基督的身體和血並不在聖餐之中。(LW 38: 299)路德對於前者的反駁,是明確地指出「肉體是無益的」並不適用於聖餐;而針對後者,路德則是指出基督設立並舉行第一個聖餐,乃是在祂升天之前,所以這主張同樣是不適用於聖餐。(LW 38: 300)接著他提及在馬堡會談期間中,慈運理等人承認「在聖餐中不只是餅和酒,…而是身體和血也在其中,然而不是實際的,而是屬靈的。」但路德同時也指出這樣的主張仍然是錯謬的,因為「屬靈的吃喝只對聖潔和義的人才是可能的」,但是這與林前十一27所說的相衝突。(LW 38: 300-301)接著路德繼續針對慈運理所主張之基督的侷限式臨在,提出反駁。他指出基督在聖餐中的臨在,並非如慈運理所主張之侷限式,而是限定式。(LW 38: 301)在此部分的最後,路德則是聲明自己絕無和反對陣營有任何形式團契關係的可能,「因為他們不肯相信在聖餐中主的餅就是祂真實自然的身體,並且是不虔之人或猶大以口所領受,也是聖彼得和所有聖徒一同以口所領受的身體。」(LW 38: 304)
在這之後,路德針對聖餐教義與其他教義之間的關係進行說明。首先他提出聖餐教義與基督神人二性之間的關係,他說:
- Jan 29 Mon 2007 10:26
【摘譯】關於主身體和血聖禮之勸誡
本著作共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路德首先指出聖餐乃是並非人的發明,而是基督所親自設立的,並且是為了人,尤其是基督徒,而設立的。(LW 38:102)接著他提出個人領受聖餐前應當的自我省察,包括是否相信基督已經設立聖餐,並將之賜予我們,以及是否相信基督真心誠摯地關切我們。(LW 38:103)在這之後,他強調聖餐乃是滿有益處與救恩,因此不僅不可輕看與遺忘,反倒要予以最高程度的重視,並且極其喜悅地使用聖餐,因為基督已經「在祂的記念中」設立了聖餐,正如祂所說的話:「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林前11:24)。(LW 38:105)
- Jan 01 Mon 2007 23:27
元旦禱文
全能的上帝,永生的主,在你看來,千年如一日,你的歲數,永不改變,世世代代一樣。我們在這新年的頭一日,要因過去一年在你面前所蒙的恩,和你全能的手的護庇感謝你。我們如今,把我們的身體靈魂都交托在你手裡,求你在這新的年頭賜福給我們,使我們的言語行為,都能合乎你的旨意。主耶穌基督我們感謝你,因你來到世間作我們的救主,求你將你的救恩賜給我們,使我們能脫離一切罪惡,成為新人,作父上帝所喜悅的兒女。全賴主耶穌至聖的尊名。阿們!
- Dec 12 Tue 2006 19:57
【摘要】Preaching Christ Crucified: Luther and the Revelation of God
篇名:Preaching Christ Crucified: Luther and the Revelation of God
作者:David C. Ratke
- Dec 12 Tue 2006 19:55
【摘要】Preaching the Catechism
篇名:Preaching the Catechism
作者:James Arne Nestingen
- Nov 30 Thu 2006 09:34
聖經中的明白易懂(摘引自《論意志的被綑綁》)
當然,我承認聖經中有許多經文是模糊難解而且深奧無比的,但是,這並不是因為這些經文本身高不可攀,而是因為我們對這些經文所用之字彙與文法的無知。…
- Nov 29 Wed 2006 01:35
【摘譯】Luther's Eucharistic Sermon in Easter Monday of 1524
Hence when you feel your weakness, you ought to go and say: My Lord, I have fallen. I want to be strong. Now thou hast instituted the Lord's Supper for us to kindle and strengthen our faith thereby and that we might be thus helped. So here I am and wish to receive it. This should be our comfort and we ought joyfull yo use the Word and the sacraments when we feel our lack of faith, and rejoice to receive aid to seek help and strength.
- Nov 29 Wed 2006 00:49
"Remembrance" in Luther's Eucharistic Writings (continued)
Christ has sacrificed himself once [Heb. 7:27, 9:25-26]; henceforth he will not
be sacrified by anyone else. He wished us to remember his sacrifice. Why are you
- Nov 29 Wed 2006 00:48
"Remembrance" in Luther's Eucharistic Writings (continued)
We know, however, that it is the Lord's Supper, in name and in reality, not the
supper of Christians. For the Lord not only instituted it, but also prepar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