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劉加恩牧師-博士之新作:《獨特與合一:大公書信神學》推薦序)
重嚐被冷落的聖言/盛筵
如果將整部聖經比喻為一場豐盛無比之筵席的話,顯然有些卷書如同較不受青睞的餐點,例如新約中的彼得後書、約翰二書、三書和猶大書等。即使身處聖經正典之列,卻是長期備受冷落。面對此一實況,劉加恩牧師透過其新作:《獨特與合一:大公書信神學》,邀請讀者與他一同品嚐這些被冷落的聖言。
如果將整部聖經比喻為一場豐盛無比之筵席的話,顯然有些卷書如同較不受青睞的餐點,例如新約中的彼得後書、約翰二書、三書和猶大書等。即使身處聖經正典之列,卻是長期備受冷落。面對此一實況,劉加恩牧師透過其新作:《獨特與合一:大公書信神學》,邀請讀者與他一同品嚐這些被冷落的聖言。
11/15學院週四早崇拜專題是由劉幸枝博士主講,主題是「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婦女事奉」。在專題內容中,她提到自己的一本關於初代教會的婦女事奉介紹的著作,亦即「回來吧!書拉密女」。隔天我就在博客來下單,幾天後收到書,立馬翻開展讀,果然是十分引人入勝。
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下午,正打算收拾桌面離開辦公室,手機提示收到新電郵一封,寄信者我不認識,標題則是「 敬邀陳冠賢老師為《欲望的門訓》撰寫推薦序
2004年七月,我剛完成信神道碩學位,並開始新的進修階段:路德神研究所,同時也是第九屆青宣—「國度心‧宣道情」。如果沒記錯的話,我應該是在青宣會場和這本《一生的聖召》(The Call)相遇。
今年(2017)適逢改革運動(Reformation)500週年,身為信義宗成員,如果能參與這500週年紀念,其意義自然不在話下。四年前,本院開始籌劃改革500週年紀念講座,當時承蒙籌備小組接納本人之提議,確定邀請Dr. Timothy J. Wengert擔任講座講員,雖然邀請過程一波多折,但終於確認Dr. Wengert能夠前來,並且是在10月底的改革紀念日期間。 |
於此同時,我也建議可以和校園書房出版社合作,翻譯應邀前來的Dr. Wengert的相關著作,使華人教會除了能有機會親睹大師風采之外,也能透過大師著作更認識馬丁路德改革神學之精髓。因此,當時建議翻譯Dr. Wengert的兩本著作:Martin Luther's Catechisms: Forming the Faith和Reading the Bible with Martin Luther: An Introductory Guide。後來則和校園書房出版社確定翻譯Martin Luther's Catechisms,並定名為《馬丁路德的門徒培育班》。 |
隨著2017年的到來,本書的出版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進行:翻譯、編輯、審校、封面設計、印刷,本書終於在八月一日正式問世。本人除了有幸參與神學審校之外,也協助配合拍攝本書的推介短片。在校園書房出版社的創意製作之下,本書的第一支推介短片也於近日內發佈。
1989年,大學二年級寒假,在某基督教書房發現一本新書—《使徒信經新釋》,看到作者是楊牧谷,不假思索就決定買下。從此也意外地展開長達十二年的閱讀。
雖然今年的閱讀目標已經完成三項之二:12本英文書和總數52本(至少),尚待拼搏的則是總頁數要和去年相當(目前還差645頁),不過還是應該需要開始構思明年的閱讀目標。
有鑑於架上的美國版路德選集(Luther's Works, American Edition)逐漸增加,為了不要讓這套書淪為裝飾,所以決定明年至少要讀完8冊(原本訂12冊,但自認根本不可能達到,還是不要好高騖遠)。其次,英文書還是以每月1本為目標。至於總數希望還是能達到50本,而頁數則是12000頁。
為了慶賀王建民傷癒後,重登大聯盟投手丘首勝,特別將人生首發開箱文呈獻致賀。(謎之聲:一整個毫無相干)
書名:為這星期五感謝神:於現今世代再思十架七言
自從讀過東野圭吾的《惡意》和《名偵探的守則》之後,對於東野圭吾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好奇,尤其是這部讓他奪得第134屆直木獎和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的《嫌疑犯X的獻身》。
這是一本買了快半年,最近才開始翻讀的書。
由於研究興趣和教學的需要,我對於神學史的書通常會相當注意,尤其是中文著作。不過,因為神學史一向不為華人教會所重視,相形之下,無論是中文譯作或著作都是相當罕見。然而在罕見之中,還是有精彩耀眼之作,那就是林榮洪博士的《基督教神學發展史》系列。
自從學期結束,買書的基因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想買的書如下:
為何會買下這本書?其實純粹只是因為博客來簡介中的一句話所吸引:「史上最誘人的心理詭計向你挑戰!」,當然還有就是為了達到350元免運費的標準,就和《名偵探的守則》一起敗下了。
上個月在親戚家,無意間翻讀一本短篇推理小說集《預知夢》,雖然只是匆匆讀過,但是對於作者東野圭吾留下不錯的印象。最近趁著博客來的週年購物金活動,敗了兩本推理小說,其中一本就是東野圭吾的《名偵探守則》。其實在博客來的簡介中,就約略提到這本書並不是典型的推理小說,反而像是對於推理小說慣用橋段的挑戰與嘲諷。基於自身的反骨因子,這種書是千萬不容錯過的,因此就落袋了。
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和根頓(Colin E. Gunton)的相遇,是在賴品超博士的「神學探索與朝聖歷程」(載於《在信仰之思的途中:一群年青神學人的神學告白》)一文中,當時僅有的印象是一個可能相當知名的神學家(雖然我一點也不清楚他的神學貢獻),而且似乎也蠻願意提攜後進的。真的,僅止於此而已。開始對根頓產生興趣,則是到了三年前敗入《三一‧創造‧文化:根頓神學的詮釋》,但是敗入之後,只先讀了「根頓傳略」,得知他已於2003年離世安息,另外就是一些關於根頓的事略,尤其是他竟然也有不少華人弟子(不過都在香港和新加坡)。然而,真正開始比較深入去探索根頓的神學,則是因著和胤安一起讀《三一‧創造‧文化:根頓神學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