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和根頓(Colin E. Gunton)的相遇,是在賴品超博士的「神學探索與朝聖歷程」(載於《在信仰之思的途中:一群年青神學人的神學告白》)一文中,當時僅有的印象是一個可能相當知名的神學家(雖然我一點也不清楚他的神學貢獻),而且似乎也蠻願意提攜後進的。真的,僅止於此而已。開始對根頓產生興趣,則是到了三年前敗入《三一‧創造‧文化:根頓神學的詮釋》,但是敗入之後,只先讀了「根頓傳略」,得知他已於2003年離世安息,另外就是一些關於根頓的事略,尤其是他竟然也有不少華人弟子(不過都在香港和新加坡)。然而,真正開始比較深入去探索根頓的神學,則是因著和胤安一起讀《三一‧創造‧文化:根頓神學的詮釋》。

當時組這個兩人讀書會,其實有點冒險(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首先,我連根頓的一本著作都沒讀過(當然連敗入也沒有),要從學者的研究中去探討根頓的神學,有點擔心是誤導加上誤解。此外,當時我也才剛完成神碩學位,對於教義神學只有粗淺的基本概念,能夠承擔正確批判的責任嗎?然而,在讀書會的進行當中,透過不同華人學者對於根頓神學的介紹與梳理,雖然不敢說是沒有誤導與誤解,但是的確使我們對根頓的神學(及其神學企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與欣賞。至少對我自己而言,雖然不見得完全同意根頓的觀點,但是他對於三一論、創造論,甚至是神學的整體性的觀點,的確帶給我相當多的幫助與省思,不僅是對教義神學的學習、反省與教學大有幫助,連帶也提供對於路德研究中可能有的另類角度。









而我也陸續敗下了幾本根頓的著作:The Christian Faith: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Doctrine, Christ and CreationThe Triune Creator: A Historical and Systematic Study,不過除了因為備課把
The Christian Faith: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Doctrine的頭尾(第一章和第十章)翻讀之外,其他的都只是淺嚐而已。理由無他,因為Gunton的英文實在又長又難。另外,我也開始留意關於根頓神學的研究,透過PQDT查到一些以根頓神學為主題的博士論文,當然最特別的,就是破天荒在網路上買了這本破百元美金(含運費)的Createdness and Ethics: the Doctrine of Creation and Theological Ethics in the Theology of Colin E. Gunton and Oswald Bayer

透過這些刺激,原本一度要以「路德的創造神學」為博士論文方向,雖然因其他理由而轉向以路德問答為博士論文方向,但是透過根頓的神學,的確讓我對於三一論和創造論有了更深的省思與學習,也具體地落實於教學和宣講之中。最近敗入了根頓的第一本中文譯著:《如此我信:基督教教義導引》(趙崇明、鄧紹光譯,基道,2009),直接透過中文研讀根頓,的確是更加令人愉悅的事,當然這一切都必須感謝兩位譯者,將根頓又長又難的英文,譯成中文,讓華人讀者可以更容易一些地進入根頓的神學之中。這幾天在睡前或在高鐵車廂中,快速地將全書瀏覽一遍,更加肯定當初持續與根頓相遇的決定,未來盼望不只是與根頓相遇,更嘗試與根頓對話,雖然只能夠是藉由文字,而且是擬想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