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雖然只有寫過些許論文的經驗,不過我真是佩服老子的洞見,因為寫論文的確也有如烹小鮮。

如果曾經出入廚房的話,相信絕對不會小看「烹小鮮」這件事。雖然是「烹小鮮」,但是預備卻是缺一不可,不僅是主食材、配料、佐料、調味,還包括鍋具、排盤等,而賓主盡歡之後,還有清潔整頓的工作。論文寫作何嘗不是如此:選擇題材、蒐集文獻、發展論點、建立架構,然後要鋪陳思路,前後連貫,用字遣詞務求精準,初稿完工後,還得接受品評,然後又是一番大刀闊斧。

就選材而言,料理講究的是新鮮、當令,論文講究的則是適切。俗話說的好:「對的題目帶你上天堂,好的題目帶你住套房。」(丟筆)找到合適的題材,遠比找到好的題材來得重要,因為好的題材可能遠超過你能力所能夠處理的範圍,但是合適的題材卻能夠讓你的能力展露無遺。有了題材,還要有想法。一個好的料理人,並不是不斷複製菜餚,即使是同一道菜,每次上桌也是有不同的想法。同樣地,一個研究者,面對材料也得要不同的想法,而不只是如法炮製而已。正如料理人要熟悉食材的特性,研究者也需要對素材熟悉,即使面對的是陌生的材料,也可以藉由既有的認識,而加以掌握其特性。

料理除了食材以外,刀工也是不可少的。該逆紋切的,就別順紋切;該切厚的,就別切薄;該切丁的,就別切條;該去油花的,就別捨不得;該留下的,也別誤切。為何如此,一句話:「影響口感!」同樣地,論文素材也是如此,該捨即捨,當留則留;該大幅引述,就別小家子氣;該精簡概論的,就別長篇大論。

料理上桌前才進行排盤,但是排盤的想法卻是早在料理之前就得構思的。同樣地,論文架構也是如此,架構的想法先於論文成形,但是總是論文成形之後,架構才會明朗。但是絕對不能沒有想法,就動手做菜。另外,料理人總是不斷開發新菜式,即便是老菜也能新吃。同樣的,研究者也是不斷從舊有研究中發掘出新的想法。當然老菜新吃,不見得成功,但是如果總是炒冷飯,總有一天會被人看破手腳。

最後,名廚不是靠一張嘴,而是不斷地動手操作,接受各方品評。同樣地,研究者不是只靠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要不斷實際地進行,接受各方批評。名廚從學徒做起,卻不失學習精神;研究者則是一生都該視自己為學徒,不斷地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義宗小學徒 的頭像
    信義宗小學徒

    To Be a Theologian of the Cross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