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10 Thu 2024 08:34
院長的話《2024年9月信神院訊》
- Sep 11 Wed 2024 16:00
一五二四:改革運動分岐的前兆
一五二四:改革運動分岐的前兆
如果說1520年路德所發表的〈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貴族書〉、〈教會被擄於巴比倫〉和〈基督徒的自由〉(史稱改革運動三大文獻),意味著改革運動勢將難容於教廷,以致於分道揚鑣,那麼1524年也可視為改革運動面臨重大分歧的前兆時刻。
- Jun 13 Thu 2024 15:56
寄不到的生日卡(十一)
親愛的普牧師:平安!
後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 Jun 06 Thu 2024 16:32
給信神2024畢業生
親愛的2024信神畢業生們:
- Jun 05 Wed 2024 08:15
院長的話《2024年6月信神院訊》
在教會年曆中,從復活節算起的第四十天是耶穌升天日(Ascension Day),但對華人教會而言,這應該是普遍感到陌生的節日。儘管聖經明確記載耶穌基督升天(可十六19;路廿四50-51;徒一6-11),並且普世三大信經也將升天列為信仰告白的內容,但與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復活相比,基督的升天卻是極少被提及。
- Mar 23 Sat 2024 09:20
院長的話《2024年3月信神院訊》
將近六十年前,知名的普普藝術先驅安迪‧渥荷(Andy Warhol, 1928-1987)曾說:「未來,每個人都會揚名世界15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這句名言不僅隨著活躍於社群媒體的各種網紅或KOL而具體實現,並且上述的「15分鐘」恐怕已經透過現今氾濫的各式短影音平台(例如:抖音、Reels或Shorts)而急遽縮短。曾經主導網路世界的「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已逐漸黯淡,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迅速且持續拋出議題,以保持聲量不墜!而身處其中的神學教育又當如何面對呢?筆者想起以賽亞書中的僕人之歌(賽四十二1-4,和合本修訂版):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萬邦。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信實將公理傳開。他不灰心,也不喪膽,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
- Jan 29 Mon 2024 07:49
重嚐被冷落的聖言/盛筵
(本文為劉加恩牧師-博士之新作:《獨特與合一:大公書信神學》推薦序)
重嚐被冷落的聖言/盛筵
如果將整部聖經比喻為一場豐盛無比之筵席的話,顯然有些卷書如同較不受青睞的餐點,例如新約中的彼得後書、約翰二書、三書和猶大書等。即使身處聖經正典之列,卻是長期備受冷落。面對此一實況,劉加恩牧師透過其新作:《獨特與合一:大公書信神學》,邀請讀者與他一同品嚐這些被冷落的聖言。
- Jan 20 Sat 2024 09:16
重返實體大靈班後記(2024)
校園團契的招牌營會大專靈修班(簡稱大靈班)經過三年疫情影響下的線上模式、分區實體+線上之混成模式,今年(2024)終於又能重啟純實體模式(雖然查經筆記還是採用雲端共同編輯)。而我也有幸重返實體大靈,擔任小組輔導,實在是上主的恩典。
其實去年(2023)參加分區實體+線上大靈擔任輔導,最後一天的分享中,我和小組員說:「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參加大靈班當輔導,因為七月(2023)我將擔任神學院院長職務,我實在沒把握能撥出這麼長的時間參加大靈班。」當時,我大概可以預期的是學院即將有較大的人事變動(即將有兩位老師退休),就職後,實際的人事變動又更大,再加上初任院長職,還有許多需要認識和學習的職責,「有可能任職半年,就請假一週參加營會嗎?」其實我自己也不太有把握。直到收到校園團契的大專靈修班輔導義工徵召e-mail,沒有經過太多掙扎,我就回覆「願意參加」,畢竟這還是無法放下的負擔。參加會前輔訓之後,我也開始考慮請假外出期間,如何安排相關的公務代理,以及盡可能在出發前將該處理的公務完成。此外,我也把這次重返實體大靈輔導,定位為「以服事大學基督徒方式推廣信神」,期待能有更多機會和營會參與者,無論是學生或輔導、義工,介紹信神。
- Dec 16 Sat 2023 09:16
院長的話《2023年12月信神院訊》
隨著時序進入十二月,二0二三年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年,全球雖然已逐漸走出疫情陰影,但仍不時傳出重大災害事件,俄烏戰爭仍未平息,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軍事衝突、緬甸政府軍圍困臘戌等地相繼發生。這一切有如太廿四7所言:「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飢荒、地震。」而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所提出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則指出全球經濟雖然持續復甦,但各地成長趨勢日益分歧。同時,許多科技巨擘鉅資投入開發的各種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尤以ChatGPT最為著稱)橫空出世,加上在日常生活中早已隨處可見的各種應用型AI,預告「智慧型社會」(Smart Society)的即將逐步實現,甚至暗示科技烏托邦(Technological Utopia)就在不遠的將來。若是同時看待上述這些樂觀與不容樂觀的現象,恐怕我們難以對此有所定論。
就教會年曆而言,隨著將臨期第一主日的到來,我們也進入新的教會年。在這個教會年曆轉換的時刻,將臨期提醒我們所需要的雙重預備:以儆醒預備迎接基督終末再臨,並預備歡慶基督已為我們降生。然而,面對當前充滿變化與張力的處境,將臨期的雙重預備,相信不是毫無生氣的例行公事,而是真實且活潑地提醒我們所當注視仰望的是誰。正如潘霍華所言:「對教會來說,這位基督每天都成為自己的盼望和希冀的障礙。」
- Sep 05 Tue 2023 14:49
一五二三:忠於聖道繼續推進改革
走過在動盪中推進改革運動的1522年,距今五百年前的1523年,路德所帶領的改革運動也有新的進展:對內是在威登堡開始禮儀改革,對外則是更新對教牧職分的理解。
雖然路德在1522年三月返回威登堡,平息迦勒斯大推行激進改革(特別是關於聖禮實施與禮儀方面)所引發之動盪,但並不表示路德忽視聖禮實施與禮儀的改革需要。事實上,在1522年六月19日,他就批評基督聖體節(Corpus Christi festival)的遊行,但並未加以阻止。直到1523年元月,他認為這是適合開始自由地在崇拜中施發餅杯的時刻,因為會眾已經獲得合宜的教導,也能接受新的作法。隨後不久,路德則應萊斯尼希(Leisnig)會眾的請求,寫下〈關於公眾崇拜程序〉Concerning the Order of Public Worship)短篇。當中除了批評當時彌撒實施的弊病外,他也提供週間每日晨間及午後崇拜的作法,特別是宣讀新舊約經課、講道、祈禱和唱誦詩篇。到了二月下旬,路德仍在考量威登堡的週間崇拜進行,但受限於勝任講道的人不足。依據在預苦期教導聖餐禮的慣例,路德在三月15日提及於聖餐中領受聖體及聖血。雖然經過一年的教導,會眾普遍明白且預備開始實施,但路德仍預備要尊重軟弱者。
- Aug 18 Fri 2023 11:10
院長的話《2023年9月信神院訊》
「你認為什麼是擔任院長最大的挑戰?」
這是就任信神院長前後,最常被關切或詢問的問題。老實說,每次回覆的答案未必相同,甚至到目前為止我也難以確定什麼才是「擔任院長最大的挑戰?」若從學院當前所需面對的景況來看,無論是師資發展、經費需要、對外關係、治理領導、策略建構、…等等,無一不是重大的挑戰,同時這些需要也是相互交織,難以各別獨立看待;從個人特質與能力來看,我自認擅長分析但拙於創新、著重細節又不免思慮過多、時而操之過急,時而躊躇不定、再加上不善人際互動(即俗稱「角落生物」),就擔任院長而言,亟需改善或成長之處甚多,而這也不是頃刻之間即可見效。無論從外在處境或內在特質來看,如何恰當地回答「什麼是擔任院長最大的挑戰?」這個問題,儼然又成了另一個「挑戰」。
- Jun 15 Thu 2023 07:00
寄不到的生日卡(十)
親愛的普牧師:平安!
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今年有幾件特別重要的事,要和你分享。首先,是今年路德神學研究所一共有三位畢業生,兩位是路德研究組,一位是聖經研究組。路德研究組的兩位畢業同學是王環苓和許帆,她位的論文主題都非常獨特:環苓的論文主題是「應許有如對話:路德的哀歌神學」,許帆的論文主題是「安慰、安息、平安:再思路德的成聖觀」。而且她們兩位在口試中表現優異,獲得校外口試委員的高度肯定。身為她們的論文指導老師,知道她們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的艱辛,更要為她們的成果向上主感恩,同時也更能體會你過去指導我們完成論文、通過口試後的心情。
- Jun 12 Mon 2023 07:32
信義會內湖教會督導牧師職務(2013.06-2023.06)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