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自己閱讀過的潘霍華著作中,讀來令人渾然忘我的,莫過於這本《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當然潘霍華並沒有「寫過」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是將潘霍華的兩篇著作組合而成,這兩篇分別是:「誰是那今在與昔在的耶穌基督」和「創世與墮落」。而如果硬是要在這兩篇中分個高下,我想目前是「誰是今在與昔在的耶穌基督」略勝一籌,不過等到我開始進入有關路德的創造論研究時,或許又會變成「創世與墮落」居上風,也說不定。

潘霍華的著作之所以會讀來渾然忘我,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和路德/信義宗有關。過去讀潘霍華時,總覺得有點隔靴搔癢,有些地方很難領會。經過了三年路德神學的薰陶,以及過去三個學期的教學操練(路德神學&系統神學),重新拜讀這篇「誰是那今在與昔在的耶穌基督」,的確是格外豁然開朗。

在「誰是那今在與昔在的耶穌基督」中,潘霍華對於基督今在(presence)的說明:「他是團契中為我的今在者」(30頁)實在是經典至極的說明。一方面他不僅清晰地傳達出路德神學中的「為我」(pro me),另一方面又是延續著他在《聖徒相通》中所強調的社群性。而他對基督在聖禮中今在的說明,也令我有似曾相識之感,他說:「關於基督在聖禮中今在的問題,不能從『如何問題』得到答案。『在聖禮中今在呢?』能提的只是這個問題。而答案則是:『今在的是神—人既升高又降卑的完整身位。』」(42頁)亦即一如潘霍華一再強調的是「誰」(WHO),而非「如何」(HOW),換言之,潘霍華的聖餐基督論(Eucharistic Chrsitology)中所強調的是聖餐中的行動者。這和我在道碩畢研報告中的論點:路德聖餐中的動態性—基督臨在的事件,頗有相通之處,不過我還是必須承認潘霍華的論點還是高出甚多,因為的確真正的焦點應該是「臨在的基督」,而不是「基督的臨在」。

在〈昔在的基督〉中,潘霍華對於幻影說的死灰復燃之批判,更是令人為之佩服。他說這之所以是幻影說的死灰復燃,乃是「因為我們已先有了一種特定的宗教理念,然後才將這種理念應用到耶穌基督身上。從一種特定的歷史概念生發出來的人的形象,被投射到耶穌身上。更有決定意義的是,這裡所講的上帝成為人,同樣也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而已。」(67頁)這對一個初出茅廬的系統神學教師而言,不啻是個重大的提醒,亦即一切對基督神人二性的理解和說明,都必須留意不是成為一套理念,而應當是如同潘霍華所關切的「誰問題」(WHO?)

如果可能,我真願意在系統神學的課程中加入這篇「誰是今在與昔在的耶穌基督」,畢竟讀這篇潘霍華對基督論的闡釋,實在是相當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