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於把延宕多時的研討會論文生出來了,前後共為期整整兩週(實際上的工作天也剛好是10天)。首先要向三位相關人士致歉,一位是該研討會的聯絡人劉夏泱先生,因為論文每拖一天沒出爐,他就得多承擔一些風險。第二位就是要在研討會中負責發表(也就是代表挨轟)的王榮昌牧師,因為每拖一天沒出爐,他也就少一天瞭解這篇文章的不成熟之處,同樣也是增加他挨轟的風險。最後一位就是內人,因為她每天都不知道我到底要寫到半夜幾點才會回家。寫完了,總算可以喘口氣了。

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寫一個有點熟,卻又很不熟的路德研究主題。一開始接到通知時,其實有點想閃躲,不過,在接下普牧師的"Martin Luther's Spirituality"的翻譯任務後(見譯畢之後),我還是決定面對這個又大又難的挑戰。但事實上,我還是沒個頭緒要做些什麼。因此,還是邊讀邊想好了。後來在讀"Remembrance as a Dynamic of Faith in the 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這篇博士論文的第二、三章時,開始有一些想法(雖然初稿中都沒有用到這本博士論文的東西),然後又把Oswald Bayer的Martin Luther's Theology: A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的第七章"The Human Being: In the Image of God"啃了又啃,又有了一些想法,不過還是沒有明顯的頭緒。尤其是到底要用哪些路德著作,當作主要的討論素材。雖然路德寫過一篇"Disputation on Man",而且神碩時也討論過這篇,但是老實說,我實在對這篇的內容印象薄弱,而且有辦法從這篇幅偏少的著作中,寫出一篇至少8000字的論文嗎?所以,我還是決定繼續讀點書,看看有沒有什麼更可行的路徑。後來也找到幾篇相關的期刊論文,或多或少給了我一些想法,一直到我把普牧師的Martin Luther's Spirituality翻譯完成,然後也收到經他修訂的文稿後,我才意識到其實可以從問答著手。 然後,我就把Charles P. Arand的That I May Be His Own: An Overview of Luther's Catechisms翻出來,特別把第五章The Art of Living by Faith再翻讀一遍,然後就確定了初步的題目。有了初步的題目,接下來就是得有骨架,而且主辦單位也來催大綱,所以就先胡亂寫了一些東西給主辦單位。雖然是胡亂寫,但是其實還是隱含著我對這個主題的一些初步(但不成熟)的想法,而且有了這個初步大綱,我就可以開始構思真正的大綱,當然這還是借重普牧師的Martin Luther's Spirituality的架構,然後考慮我所定的主題。

有了主題和較確定的大綱之後,還是沒時間寫,因為這學期的「基督教倫理學」已經把我的心力消耗殆盡。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竟然「基督教倫理學」的備課內容,提供了我不少寫作上的靈感和想法,尤其是 Bonhoeffer的一些觀點。另外,Timothy J. Wengert的Martin Luther's Catechisms: Forming the Faith也給了我許多精彩的洞見,尤其是他對信經所提出的Luther's "Reversed" Trinity,以及他對ex nihilo的應用,都讓我獲益良多。此外,王牧師臨門一腳的送上The Reformation of Faith in the Context of Late Medieval Theology and Piety,讓我有足夠的素材來撰寫中世紀背景的部分,也是極為重要的幫助。而在學院課程陸續進入尾聲,以及主辦單位通知截稿日期之時,我也得開始全力衝刺。

正式開工日是05/12,完工日是05/27凌晨,中間的週末完全是停工狀態,所以前後總共用了10個工作天。總算寫出了個差強人意的東西,雖然我自己還有一些想法沒寫進去,但因為時間和能力的關係,決定未來再想辦法補寫。至少先把稿件寄出去,然後等研討會的意見吧!對我而言,這也是個新鮮的經驗,不只是要寫的主題是相對陌生的題目,而且這也是第一次在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雖然有王牧師代為上台)。未來如果要繼續在神學教育與學術界服事的話,我想這類的磨練鐵定是少不了的,所以我也需要更加努力,畢竟身為信義宗神學教育工作者,如果連這個推介路德神學的工作都不去做的話,那還要指望誰呢?

以上吠言,尚祈見諒。相信有人很好奇我到底寫的題目是什麼?其實我的文章題目是「藉信而立:路德問答中的人觀(Being by Faith: The Anthropology in Luther's Catechisms)」,如果有空的話,06/13歡迎到台大哲學系演講廳參加「基督宗教之人觀與我觀」學術研討會。(報名網址:http: //140.113.206.148/photismo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