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禮儀學習之路中,主顯日(Epiphany)其實是被忽略已久的節慶,即使2013年1月6日曾經在主顯日講道。而這也正好說明自己對主顯日非常不熟,因為主顯日大概每六年才會輪到落在主日,而在台灣,大概只有主顯日適逢主日時,才會被特別提起。另一方面,在神學院中,主顯日(包含顯現期)總是在寒假期間,而這段時間學院並沒有安排週間崇拜,所以也就更少注意到主顯日了。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ristKing.jpg教會年曆的最後一個主日是基督君王主日(Christ King Sunday),今年(2018)的日期是11月25日。

剛開始學習教會年曆時,並未特別留意到這個節慶。隨著自己開始注意教會年曆與服事(特別是宣講)間的關連,才逐漸對每個節期內的重要節慶有所注意。不過,自己還是到了預備崇拜學有關教會年曆的教學時,才意識到這個節慶的重要性。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照信義宗教會的傳統,牧師是minister verbi divini,即「上帝話語的僕人」。(愛若‧霍維寧,《牧師?》,頁1

原本以為柯牧師開始參與教學之後,從此我就可以擺脫系統神學的重擔。然而,世事難料,今年畢業班的道碩同學是出乎意外地一路從二年級的路德神學導論、崇拜學,到三年級系統神學都得面對我,甚至還有人選修了路德大小問答。而輔碩和學士的畢業班同學,我們則是沒有課堂的交集。儘管如此,我還是從我最喜愛的路德問答中,預備了給畢業生的內容。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溫格爾博士(Dr. Timothy J. Wngert)之「為今日教會解析九十五條論綱」之回應
陳冠賢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Call.jpg

2004年七月,我剛完成信神道碩學位,並開始新的進修階段:路德神研究所,同時也是第九屆青宣—「國度心‧宣道情」。如果沒記錯的話,我應該是在青宣會場和這本《一生的聖召》(The Call)相遇。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發表於校園雜誌2017年9-10月號)

1.《九十五條論綱》重點是什麼?

俗稱《九十五條論綱》的文件,是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路德於威登堡城堡教堂門口張貼,原名為《有關大赦之效能的辯論》。此論綱主要目的是批判中世紀牧靈關顧焦點錯置,亦即過度關注善工補贖與豁免暫罰之大赦,而忽略悔罪聖禮(the sacrament of penance)之核心,乃是悔改與赦罪應許。這不僅針對當時教廷授權美茵茲大主教阿爾布雷特(Archbishop Albrecht)於教區推廣補贖券之亂象,同時也涉及薩克森選侯隔天即將於威登堡所舉辦之聖物大赦1

路德指明誤用大赦之危害正是令人不再敬畏上帝。接著他強調指出教會唯一的寶藏是「彰顯上帝榮耀和恩典的至聖福音」,並抨擊補贖券為「捕獲人之財物的漁網」。路德呼籲教會勇敢拒絕假平安的宣揚者,而要重視真正傳講十字架信息的人。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mall-Catechism-Luther-1529.jpg 儘管我從未上過以路德問答為教材的學道班,在神學院也沒修過路德大小問答(其實當年也沒這課程),但我的確是枚貨真價實的路德問答控。(圖:德語版路德小問答封面)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年前參與改革運動五百週年紀念活動籌備會議時,會議主席(也是當時的院長)俞繼斌牧師提到為了紀念改革五百週年,學院應該舉辦神學專題講座,藉此向台灣眾教會分享改革運動的精神與今日的意義,他也請參與籌備的老師同工提供意見。當時我不假思索地就立刻建議邀請溫格爾博士擔任講座講員,獲得接納並展開邀約。不過,我為何會建議溫格爾博士,這位在華人教會界(可能也包括神學院)少為人知的信義宗學者呢?

Wengert_Priest.jpg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ngert.jpg 今年(2017)適逢改革運動(Reformation)500週年,身為信義宗成員,如果能參與這500週年紀念,其意義自然不在話下。四年前,本院開始籌劃改革500週年紀念講座,當時承蒙籌備小組接納本人之提議,確定邀請Dr. Timothy J. Wengert擔任講座講員,雖然邀請過程一波多折,但終於確認Dr. Wengert能夠前來,並且是在10月底的改革紀念日期間。
於此同時,我也建議可以和校園書房出版社合作,翻譯應邀前來的Dr. Wengert的相關著作,使華人教會除了能有機會親睹大師風采之外,也能透過大師著作更認識馬丁路德改革神學之精髓。因此,當時建議翻譯Dr. Wengert的兩本著作:Martin Luther's Catechisms: Forming the FaithReading the Bible with Martin Luther: An Introductory Guide。後來則和校園書房出版社確定翻譯Martin Luther's Catechisms,並定名為《馬丁路德的門徒培育班》。 Wengert_BookCover.jpg

隨著2017年的到來,本書的出版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進行:翻譯、編輯、審校、封面設計、印刷,本書終於在八月一日正式問世。本人除了有幸參與神學審校之外,也協助配合拍攝本書的推介短片。在校園書房出版社的創意製作之下,本書的第一支推介短片也於近日內發佈。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新發現並確立聖經中「信徒皆祭司」的教導,可說是改革者路德所帶來之重大貢獻。雖然這是極具革命性並且富有活力的聖經教導,但在當時並未立刻帶來顯著的改變,無論是對改革陣營或是天主教會而言。事實上,在改教運動之後的三、四百年之間,基督新教的教會生活與事奉仍多由教牧人員主導,一般信徒多半採取被動消極之旁觀態度。雖然十八世紀的摩拉維亞宣教運動以及十九世紀斯堪地維亞的復興運動均有信徒參與,甚至由信徒領袖主導,但其影響並未普及於整體基督教會。而建立已逾兩百年的華人教會,雖然號稱承繼改革運動之遺產,強調聖經教導,但也曾長期忽略或誤解「信徒皆祭司」之教導。近年來,華人教會不僅積極鼓勵信徒參與教會事奉,並重視培育信徒領袖,可說是重振「信徒皆祭司」之教導。但對於信徒祭司職分之認識,普遍仍深受「聖俗二分」之思維影響,未能充分掌握其意義並加以實踐。此外,仍可見到以個人主義化的方式誤解此教導,而將信仰窄化為純屬個人與上帝之間的直接關係,無形間貶抑教牧職分之必要。在紀念與歡慶宗教改革五百週年之時,重新認識信徒皆祭司之意涵並反省其當代意義,實有其重要性。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2017)一開始似乎陷入懶散和低潮,連帶地也影響閱讀動力。這一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一,竟然連一本英文書都還沒完工,但從四月要開始振作了。

已讀完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nold.jpg

1989年,大學二年級寒假,在某基督教書房發現一本新書—《使徒信經新釋》,看到作者是楊牧谷,不假思索就決定買下。從此也意外地展開長達十二年的閱讀。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普牧師:平安!
明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問你一個問題好嗎?」上杉又走回加賀跟前,「加賀君,你到底是何方神聖?」
加賀一聽,拿起擺在一旁的扇子攤了開來,一邊朝臉搧著風一邊回道: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scention.jpg

經文:徒1:1-11

信義宗小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